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转型发展这十年
时间:2022-10-17 20:51:00 来源:作者: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转型发展这十年
2013年7月,飞禽走兽游戏大厅下载第二次党代会召开,确定了“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一、班子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十年来,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班子建设,凝聚人心,砥砺奋进,持续提升班子综合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学院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引培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跃升
十年来,学院坚持引培并举,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聘请业界专家2人担任兼职教师,选派6名骨干教师到赤峰市四中任教,选派优秀博士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十年来,学院现任教师中,教授由原来的2人增到10人,博士教师由原来的5人增到33人;柔性引进中科院化学所国内领军人才1人,建成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培养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草原英才1人、教坛新秀2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以及赤峰市“新世纪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人选2人、“五一”劳动奖章1人、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
三、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学院先后建成7个本科专业,并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停招2个本科专业,分流出1个本科专业,现有生物科学、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科教学(化学)专业教育硕士点2个。学院扎实推进专业建设,2021年,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1. 学院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2021年,获批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2022年,2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2. 学院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奖56项,市校级奖86项。
五、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 十年来,学院对标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断完善和优化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内涵建设,连续十年在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
2. 十年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62人次;参加自治区级以上大赛获奖167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华北赛区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特等奖6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6项。
3. 十年来,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613人,有44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平均考研率为27.27%(全校第一)。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逐年上升。
六、十年耕耘结硕果,科研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1. 科研平台体系更加完善
学院现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4个、科研团队1个、研究所2个;与企业联合申报光电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1个、内蒙古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玉龙英才团队1个;产学研基地20个。
2. 科研成果丰硕
十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3项(资助700余万元),省部级项目90余项,市级项目50余项,校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87篇,其中SCI论文128篇,核心期刊85篇;主编专著53部;获批国家专利授权108项。
七、立足赤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1. 开辟师范类专业服务地方新路径
学院向赤峰四中派出5名生物教师和1名化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为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开辟出一条服务地方的新路径。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取得新突破
十年来,学院依托生物学、化学两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积极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研究转化,加强以企业、行业的交流合作,现已建成产学研基地20余家,与企业联合申请获批省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项,资助200余万元。每年派出“三区”科技服务人才40余人,服务于赤峰市各旗县区,着力解决赤峰当地企业研发、技术问题,为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